6月11日,我有机会参观了在宁波科学探索中心举办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逐步走进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世界。
“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资料选展”以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为主线,集中展示了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求实创新、协同育人的英雄形象和崇高精神。展览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大量文史资料,比如“糖丸爷爷”顾方舟研发“糖丸”的实验照片,药学家屠呦呦手写的药物筛选单和青蒿素结晶、哌喹片,材料科学家颜鸣皋历尽艰辛归国时的护照等,采取多媒体互动的形式,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的感人事迹。
作为一名稀土材料领域的研究生,这一位位老一辈科学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稀土世界拓荒者徐光宪的事迹。新中国成立后,徐光宪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在美国政府国会禁止中国留学生回国的政策生效之前,与妻子假借父母病重需要子女回国探亲的名义乘船离开了美国,于1951年4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当时业界有这样的说法,“谁掌握了稀土,谁就全天候掌握了战场。”作为工业“维生素”,稀土是隐形战机、超导等高精尖领域必备的原料,提炼和加工难度极大,且珍贵稀少。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储备量,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还不具备提取高纯度稀土资源的能力,只能向国外出口廉价的稀土原料然后再进口高纯度的稀土产品。为了打破外国人在稀土领域的垄断,1972年,徐光宪所在的北京大学化学系接到了一个军工任务,即高纯度地分离稀土元素中性质最为相近的镨和钕。面对如此困难的任务,徐光宪没有放弃,在美国宣告失败的维拉体系中获得启发,创造出一套新的串级萃取理论,并将纯度提高到99.99%,打破了世界纪录。徐光宪认为科研人必须立足于基础研究,着眼于国家目标,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创新之路。
德才兼备、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就是徐光宪的人格写照,他一生的重要选择都是根据祖国的需要而做出的。在稀土这个与国际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里,徐光宪凭借领先世界的串级萃取理论创造了一个中国传奇,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我们在日常实验中使用稀土进行科研活动的同时,不仅需要领悟徐光宪老先生的创新理念,更应学习和践行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迎难而上的科学家精神。
(稀土实验室党支部 李晋阳)
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