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 札记首页

爱“自嘲”的吴老师——记我的导师吴爱国研究员

  吴爱国研究员组建的纳米生物材料研究团队成立于2009年6月,已经在宁波材料所走过了11年的历程。在吴爱国研究员的领导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纳米生物材料研究团队荣获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特等奖”“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材料所第一个“所长特别奖”。同时,吴爱国研究员个人也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荣获国际知名期刊Nano Research评选的2018年纳米生物科技领域Nano Research Young Innovator Awards以及“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

  多年来,吴爱国研究员坚持立德树人,在科研一线指导学生,所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刘闯(现为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入选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合作培养计划”,在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并获得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及2021年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所长一等奖”;留学生Ozioma Udochukwu Akakuru被评为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国际毕业生”以及“中国科学宁波材料所优秀国际学生”;组内多名学生获得2021年国科大及宁波材料所荣誉。吴爱国研究员个人也获得了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与吴老师的初识

  2015年7月20号,一封主题为“2015夏令营营员_刘闯_基本信息”的邮件,是我与吴老师的第一次交流。2015年我参加了宁波材料所举办的夏令营活动(也在此特别感谢研究生部的杨方老师),期间通过了解吴老师的研究方向并看到吴老师课题组网站的“招牌微笑照片”后,发了这封邮件与吴老师约时间“近距离交流”,表明自己“我想抓住这次机会,抱着这份迟到的缘分和兴趣师从于您(邮件原话)”的意愿。吴老师回复“由于你们夏令营的这段时间,我刚好在国外做一段时期的高访,此次暂时无法和你相见……虽然此次未能和你谋面而谈,有点遗憾。但我相信,只要你对科研感兴趣,尤其是认可我们的科研领域,今后大家一定能够有很好的机会一起做共同感兴趣的事情,欢迎你报考我们课题组”。虽然没有见到吴老师本人,但多封邮件交流后,感觉吴老师就是“我要找的人,一个对的人”。最终,自己有幸获得了直博生拟录取的机会,师从吴爱国老师。

  吴老师的温暖

  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方式有很多种,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学生也各不相同。吴老师具有极强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极少数具有“自嘲式”指导方式的导师。吴老师会把自己的“姿态”放得非常低,不论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还是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当学生遇到科研或生活问题时,吴老师会给予鼓励式的指导,同时表示“我都可以,你们这么优秀,这么年轻,怎么会不行呢?”受过吴老师“自嘲式”指导的学生,往往内心会马上涌入一股“暖流”,既被吴老师的“低姿态”触动,又充满解决问题的干劲和思路,积极和开心地去“干活”了。

  “你们英语都比我好”。无论吴老师多忙,他总是想尽办法来参加组会,哪怕组会后半段有事情,吴老师也会先参加组会,对学生指导后再去忙其他事情。我们的组会是全英文式汇报,一方面是组内常年有国际学生,另一方面吴老师希望学生可以国际化一些。吴老师希望学生经过组会的锻炼,在能用非母语的条件下,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较为清晰的阐述,加强自己语言学习和表述,同时拓宽自己的视野。有些学生英语口语不流畅,做汇报时即使自己提前准备,也会应为紧张而导致阐述不清晰。学生往往会局促不安和尴尬,一方面感到自己“表现差”,没有将进行的课题汇报清楚,一方面觉得自己“浪费”了参加组会的同学和老师的时间。而吴老师则会对学生表示“你们学习英语的条件比我那时候好多了,你们英语都比我好。没关系,已经比上次进步了,后面再多练习。你再把课题的关键问题和大家阐述一下,这样大家好针对一些问题进行交流”。吴老师就是这样温暖,尽可能地照顾学生的感受,也鼓励学生去不断突破。

  “我长得又不好看,个子又不高,声音也不好听”。每个人的课题都会遇到瓶颈,有的学生会主动地不断查文献、和师兄师姐讨论、及时寻求导师的帮助;有的学生主动性相对欠缺一些,尝试几个解决方案后便放弃了。前者往往克服瓶颈后课题进展顺利,而后者课题则会迟迟没有进展。吴老师会鼓励课题进展不顺的学生多去沟通、去寻找解决的方法,“你们不要怕困难,多去尝试。你看我,长得不出众,声音不好听,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会取得进步的”。学生们也会将工作进展以文档的形式邮件发送给吴老师,而吴老师看过邮件后,会第一时间对课题遇到问题的同学进行指点。

  除了温暖的“自嘲”,吴老师还常常用询问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你觉得这样可不可以”“会不会这样更好一些”“我建议你可以这样试试”“我说的不一定对,你可以再去了解一下”,在这样轻松的沟通语境下,学生往往更能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表述清楚,也能更好地与导师交流。除了科研上的指导,导师对学生品行和科研素养的扶正更为重要,而吴老师则两者兼具。

  吴老师对学生的温暖体现在方方面面,是学生找工作/深造时的积极推荐,是熬夜改文章和投稿时的专注,是学生失落/沮丧/拒稿时的安慰,是饭后一圈又一圈的“绕所谈心”,是微信里或鼓励或微笑的Emoji符号,是朋友圈里有趣的评论和点赞,是办公室里和学生一起吃零食的互动……

  最后,我想用博士毕业论文中致谢部分的一段话来表达我对吴老师的感谢。“感谢在这段学习生涯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吴爱国老师。我想,当组里的学生去描述吴老师时,应该都会提到吴老师的笑容吧?到读博的后期,我渐渐体会到吴老师‘笑容’所涵盖的力量与品行,这是一份从容与智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成为我学习和为人处事的榜样。办公室的讨论和指导、绕所的散步和谈心、微信文字和语音的点拨、焦躁时的劝慰、低落时的鼓励,让我遇到困惑也不迷茫。感谢吴老师给予的自由度,让我逐渐认识和了解科研。吴老师的笑容和沙哑的声音会一直萦绕在我的眼前和耳边,如深夜里的灯光,温暖地伴我前行。”

  (医工所 2016级直博生 刘闯)

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