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 札记首页

【榜样的力量·青年学术之星】刘高瞻:我与材料所的这五年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团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宁波材料所团委开展了“青年学术之星”评选活动,在青年员工和在所研究生评选出学术先进典型并授予“青年学术之星“荣誉,旨在引导广大青年员工和研究生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研究所建设发展提供青年力量。

  又是一年毕业季,前几年,是我目送师兄师姐踏上新的旅途,今年,换我重整行装,准备迎接下一阶段的挑战。回顾在宁波材料所学习、生活的这五年,有汗水、泪水,有哭声、笑声,有友情、爱情、师生情。与材料所的初次相遇,是2015年夏天的“甬者追·梦未来”大学生暑期夏令营,那时材料所的周边还有大片的农田,并不像现在这样四周高楼林立,当我拖着行李来到所里时,心里对材料所充满好奇,觉得他像一位隐居世外潜心修炼的高人。夏令营的行程安排非常丰富,在参观实验室、与导师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材料所的老师与师兄师姐们对“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的理解与身体力行,便确定了要来所继续深造。如今,我即将结束5年的直博生涯,回顾走过的漫漫科研路,收获颇丰,在此与大家分享。

  读博,修炼科研能力,更是修心

  回顾过去的5年,对我来说,读博不仅仅是锻炼提高科研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路顺风顺水的我,总觉得这句话不对,人生那有那么多不如意?读博后,发现古人诚不欺我,实验结果不如意何止十之八九。结束为期一年的理论培训从北京回所后,我的实验进展一度非常缓慢,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材料表征到测试结果分析,各个环节问题层出不穷,从理论学习到实验研究,学习模式的转变让我一时无法适应,扑面而来的压力让我觉得有些顶不住。深夜失眠,一次次结果不如意后忍不住大哭,甚至觉得自己不适合科研。跟我面临相同困境,顶着巨大压力的同学也不少,“今天你想退学了吗?”成为我们每天问候的话语,大家互相调侃一番后,彼此加油鼓励,顶着压力和焦虑前行。现在回头想想,感谢当时想方设法互相帮助的同学们,感谢在我实验不顺时提供帮助的师兄师姐和耐心指导我的姚霞银老师,也感谢顶着压力咬牙坚持下来的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有直面困难、硬磕到底的勇气,让我变得更加强大,修炼出一颗大心脏。以后的人生路上,可能还会有更大的挑战,但经过博士生涯的洗礼,我已有足够强大的自信,支撑自己度过一段段艰难的时光。

  正确认识失败,不要浪费失败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钱学森院士的话告诉我们,要正视失败的结果,并学会从中分析,使其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台阶。刚开始实验,结果不理想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丧气、难过,渐渐地,每次测试的时候总是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生怕实验结果不理想,自己一段时间的辛苦白费。这种想赢怕输的心态,对我的实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发现自己心态不对后,我主动找师兄师姐倾诉,师兄师姐用自己经验告诉我,刚开始实验,得失心比较重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如把心态放平,不要那么注意结果,多关注实验过程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才能在一次次失败中找到成功的路。在正确认识失败的实验结果后,我开始注重实验过程的详细记录与分析,筛查调整实验参数,这让我对实验过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由此得到的最优实验参数也让我感到无与伦比的满足,体验到了科研的快乐。

  学会阅读和整理

  阅读和整理文献,可以说是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品质。以前的我总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一些猜测,我总喜欢直接上手做实验验证,在文献调研和数据整理方面做得不好,实验工作量很大,但数据总是不成体系,缺乏实验逻辑。导师在交流过程中及时发现了我的问题,在组会汇报和日常交流中,导师不断强调阅读文献的重要性,让我整理学习优秀工作的工作思路和论证过程,并时常整理自己的实验数据,设计好实验方案后有主线地开展工作。在此感谢我的导师姚霞银研究员在我读博过程中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人生路漫漫,在材料所的5年,或许在我人生路上并不太长,但却意义非凡。毕业之际,回顾我的读博之路,分享以上感悟给师弟师妹们,或许你们也处在实验进展不顺的焦虑和迷茫中,希望我的经历和感悟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愿我们都能克服困难,乘风破浪,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增砖添瓦。

刘高瞻

  (新能源所 刘高瞻)

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