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宁波材料所5名博士后获全国博士后基金资助

发布:2012-11-05

点赞:

字号: 打印:

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了第52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获得者名单,宁波材料所磁材事业部郭帅、燃料电池事业部郑益锋、纳米事业部李方志、新能源所陈珍莲、索艳格等5人获得二等资助,共获得资助金25万元。

据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是对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资助比例为每年全国进站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资助等级分两档,一等资助8万元,二等资助5万元。博士后科学基金被视为“种子”基金,旨在鼓励和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有科研潜力和杰出才能的年轻优秀人才,使他们顺利开展科研工作,迅速成长为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后,凡符合《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中要求的条件和范围的,可提出资助申请,并按照基金会规定的申报程序进行申报。申报的项目应是具有原创性、创新性、前沿性,具有较高的科学和应用价值,为博士后顺利开展科研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获资助博士后简介

郭 帅,2011年7月毕业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磁性材料与机电装备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挂靠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导师为李永祥研究员和闫阿儒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耐高温、耐腐蚀高矫顽力稀土永磁材料的开发及机理研究,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和纳米晶双相磁粉制备技术及其各向异性产生机理研究工作。负责永磁烧结组的项目管理及科研管理组织工作,主要参与国家“863”项目1项、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1项及德国Bosch合作研究项目和多项国内企业合作项目,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

 

郑益锋,2011年6月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燃料电池与能源技术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王蔚国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高温电解水蒸气制氢及电堆集成研究。是浙江省创新团队中一子课题负责人,参与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1项,参与完成中科院重点方向性项目及院长基金项目各1项。

 

 

 

李方志,2010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学专业,并留所担任助理研究员一职。2012年4月起在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黄庆研究员。目前主要工作包括:探索新型三元层状钛铝碳陶瓷的无压烧结工艺,制备出单向至密的钛铝碳陶瓷;采用透射电镜分析钛铝碳、钛硅碳等陶瓷经受辐照或熔盐腐蚀前后的显微结构变化,研究其机理。

 

 

陈珍莲,2011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 同年7月起在新能源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黎军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复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主要参与市科技局创新团队项目1项、省科技局公益项目1项,在站期间在J. Mater. Chem上发表论文1篇(第一作者),申请PCT国际专利1项(第三发明人)。

 

 

索艳格,2011年8月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12年4月起在新能源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陈亮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光催化剂研究以及MOF负载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主持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
 
 
 
 
 
                                       (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