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报】砥砺40年 奔向“高质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看建材原材料工业发展
■本报记者 张娇娇/文
自11月份开幕以来,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持续火热。近日,记者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展览,看到前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展馆内人头攒动。
此次展览分为6个展区,主题分别为“伟大的变革”“壮美篇章”“关键抉择”“历史巨变”“大国气象”“面向未来”。每个展区按照各自的主题展示相关领域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要成就。
原材料工业蓬勃发展,碳纤维汽车引观众围观
在第五展区“大国气象”内的“中国制造成绩斐然”展厅,展示了原材料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和创新成果。记者在现场看到,中国自行设计建设的大型水泥生产线、大型浮法玻璃生产线、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0.15毫米超薄柔性电子玻璃、石墨烯柔性电子纸、稀土功能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白车身等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建材领域的生产技术和原材料产品赫然在列。
“真轻呀!”人群中传出啧啧称赞声。一来到原材料工业展示区,绝大多数参观者的目光马上就被现场展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白车身所聚焦。
此次参展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白车身是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联合吉利集团共同研发的电动车款,基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特性进行了全新的整车设计,与传统钢材车相比,车身减重30%以上。
“用碳纤维来造电动车,工艺技术非常了不得呀!”现场一位来自铁路系统的观众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工业原材料对制造业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他对记者说。
一位从事医药工作的女士仰着头,用手机拍摄墙壁上对稀土产品的介绍展示。她向记者表示,虽然自己并不特别了解稀土的相关知识,但知道稀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原材料。
“看到我们国家是生产稀土产品的强国,我感到非常高兴!”她对记者说。
“这真的是0.15毫米吗?”现场有观众饶有兴趣地蹲下来观看陈列在玻璃展柜中的0.15毫米超薄柔性电子玻璃,对如此薄的玻璃感到惊讶。
据了解,这个玻璃采用浮法工艺量产制造,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主要应用于手机、电脑的柔性显示器、触摸面板等电子信息显示领域,可实现360度弯曲,为曲面显示、可穿戴设备的研制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材料保障。
氮化硅陶瓷、装配式建筑体系等成果入选展出
中国建材集团近年来在建材行业“走出去”发展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企业多项成果在此次展览中得到了展示。
在第五展区“蓬勃发展的中国企业”版块,展出了企业国际步伐日益加快的成就。在展图片说明显示:中国建材集团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建设了362条水泥、玻璃生产线,连续10年保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埃及承建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水泥生产线项目。
此外,中国建材集团研发的高性能氮化硅陶瓷球及陶瓷轴承材料、0.15毫米超薄柔性电子玻璃、“鲁班万能板”内装工业化体系、“金邦板”装配式外墙体系、T800级碳纤维生产线也得到了展示。
据了解,氮化硅陶瓷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先进陶瓷材料,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优异的性能,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其重量仅为钢的1/3,同时具有耐高温、抗腐蚀、透波等特殊性能,被誉为综合性能最好的结构陶瓷。氮化硅陶瓷球及陶瓷轴承材料可用于转速极高的高端机床电主轴,全陶瓷轴承可用于钢制轴承无法胜任的强酸碱、超高温等极端环境。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产业蓬勃发展,内装工业化体系实现了内装修的革命性创新,实现“个性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即装即住”;装配式外墙可替代石材,从源头原料上环保,避免开山取石,减少高耗能高污染的砖头砌块瓷砖等建材生产,在生产环节做到节能减排,实现近零排放,通过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轻量化,减少运输过程的能耗和排放。
“原材料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钢铁产量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拥有一批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绿色建材由概念走向现实,新材料发展取得突破……原材料工业见证了中国工业基础日趋完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迈向世界先进水平的光辉历程。”这是本次展览对改革开放以来,先进材料力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总结。
借力先进工业原材料的发展,中国建材行业必将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原文发布于2018年12月15日《中国建材报》头版)
【原文链接】http://www.cbmd.cn/epaper/content/2018-12/15/content_3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