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汲取理论和思想力量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张瑞丽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真理的力量永放光芒。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是一个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旗帜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的开局之年。在全党和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际,重温《共产党宣言》,从原著中寻找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寻解共产党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基本问题,汲取思想的力量和科学的力量,更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自信和自觉。
重视理论建设和思想指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根本特点。纵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97年,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和发展,从而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毛泽东思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走上了富起来的道路;三个代表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如何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问题,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完成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过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篇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将其体现的科学方法、人民立场、创新精神和实践要求贯彻落实在各项工作中,汲取理论和思想的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
一、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谋划本单位科学发展
十九大报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定位—定标—定法”的过程思维,全面分析和阐释了中国进入新时代和社会基本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两个基本判断,作为“定位”。“八个明确”是主体内容,“十四个坚持”是基本方略和实践要求,分别在指导思想层面和行动纲领层面进行“定法”,即“八个明确”讲的是“道”,是世界观,“十四个坚持”讲的是“术”,是方法论。学习十九大报告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将其运用在谋划研究所发展上,结合研究所的实际,深入分析研究所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找准主要矛盾,确定发展方位,提出研究所未来发展的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分解,主动对标国际领跑水平,主动融入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在我院“率先行动”计划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整合研究所内外部资源,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出研究所实现目标的具体举措,实现研究所科学规划、科学发展。
二、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坚定科技为民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97年也是一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让人民共享的历史,这也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法宝。十九大报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立场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生态文明和强军思想等各方面。作为人民可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们就是要树立科技为民的价值观,并使其成为科技人员的价值追求。一方面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为成果的转移转化提供专业精准的指导和服务,提高科技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着力为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更多有效高端科技供给和动力源,用科技的发展回应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建设的新材料初创产业园,依托研究所的人才和平台优势,实现了全球引种、专家选种、专业育苗和择优移栽,打造科技创业沃土,运行一年多来,已经孵化培育企业52家。另一方面要解放科技人员的创造力,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做好科技服务支撑和“3H工程”,为科技人员安心致研提供保障。宁波材料所的安心工程办公室有效解决了人才后顾之忧。出台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办法,有效释放了科技创业活力,近5年,30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用好考核评价导向作用,鼓励甘做冷板凳精神和潜心致研的学风,树立“创新为民”价值观,各级党组织应花大力气持续抓好“创新文化”建设,为研究所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精神,做勇立潮头的改革者
十九大报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不仅体现在基本理论的创新,还体现在基本战略的创新,同时提出了很多新的重要论述、重要观点和中国方案,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创新作为发展理念的第一要素。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改革开放40年,也是“科学的春天”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是中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迈向引领跨越的新时代。但原创性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与科技强国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科技领域实现创新发展,就要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落实十九大报告中的科技思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举国机制”优势。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强人才高地建设,为科技创新持续提供高质量人才保障。近年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通过实施人才引进与培养系统工程,形成了“找得到、选得准、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流得出”的人才系统工作方法,近5年被授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并获批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学院。作为浙江唯一一个中科院的研究所,要践行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做勇立潮头的改革者。
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目标的途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并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2018年4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为科技攻关而奋斗的要求,在科技领域,尤其需要不懈奋斗,按照科学的规律,坚持科学精神和理想信念,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积极性,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勇于攻克科技难关,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作用,让奋斗成为科技工作者的习惯和文化。5月初,宁波材料所举办了“奋斗的青春”主题论坛,在全所营造踏实的氛围和奋斗的精神。
“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科研事业单位,要坚持所长负责制与坚持党的领导相辅相成,发挥基层党委和党支部在科技创新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的建设成为科研单位的组织优势。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
(原文发布于2018年6月4日《中国科学报》第7版)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8/6/335776.shtm?id=335776&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