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今日镇海】解决难题过程中,会拥有更多机遇 院士李灿讲述青春奋斗故事

发布:2018-05-15

点赞:

字号: 打印:

     记者张超梁  张宁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晴雨表,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多年来,我一直在为我的中国梦努力。”院士李灿表示。

  5月11日上午,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主办的奋斗的青春——青年人才成长与培养论坛举行。集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等院士头衔于一身的李灿,分享了自身奋斗的青春故事。

  迎难而上

  “登上几十米高的小山包,可能采到灵芝吗?不可能,因为小山包没有灵芝生存环境。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这种可能性才更大。”李灿说,不要惧怕科学难题,在解决科学难题过程中,会拥有更多机遇。

  太阳能科学利用方面,可分为太阳电能与化学能(太阳燃料)两大领域。能源和环境问题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发展洁净能源是解决未来能源和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太阳能科学利用方面受到世界各国关注。

  “光伏等太阳电能开发方面,国内较早开始走向商业化应用。”李灿说,电能只是众多能源中的一种。2001年,在化学能(太阳燃料)等光化学催化领域,国内很少人涉及。2008年,国际社会才意识到这一领域的价值。“受到植物光合作用的启发,通过光化学催化,高效转化太阳能成为社会需要的能源,即人工光合成太阳燃料。”

  2001年,李灿做出转向研究光化学催化决定后,这意味着他不再继续深耕之前的研究方向。许多长辈和学者纷纷前来劝说。“当时,差一票没评上院士。转变研究方向后,评上院士的可能性更小。”李灿表示,院士只是一种荣誉,科学家应为国家、社会前行服务。“一辈子就这么点时间,应该做具有更大意义的事情,浪费了就没有了。”

  李灿的这一决定,并非因头脑一热,实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在考察完光化学催化强国日本后,他又前往法国、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了解相关情况。考察的结果,让他更有动力在光化学催化领域前行。

  光化学催化涉及化学与物理、生物和材料的交叉前沿领域。对于李灿与他的团队来讲,很多内容也需要学习。为此,李灿邀请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为自己和团队成员集体补课。

  18年来,李灿与他的团队深耕光化学催化。在光电催化领域,李灿提出了助催化剂等重要策略,为高效太阳能转化体系构筑提供了科学基础。“中国光化学催化领域发展迅速,是李灿打了一针强心剂。”国内一位知名学者评价。

  爱国楷模

  “我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长起来。”李灿回想当年。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攻读完硕士学位后,他又留学日本,成功获得博士学位。在拒绝日本方面提供优渥条件从事博士后研究后,李灿毅然回到大连化物所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国内科技界盛行出国潮,许多人才学成后留在了国外。“单位负责人担心我出国后,不再回国。”李灿说,当时,想去美国从事研究一段时间,是基于科研的更好发展与提升研究眼界、能力。后来,单位负责人同意他去美国,只因他的一句话——“如果我不回来,留学日本后,就留在日本不回来了。”

  “研究时间结束后,立马回国了。那时,不像现在的国内还有一系列从海外引才的计划呐。”从美国回来后,李灿带领团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台用于催化材料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并开始商品化研究。同时,他还在国际上最早利用紫外拉曼光谱解决分子筛骨架杂原子配位结构等催化领域的重大问题。

  出生于甘肃省金昌市的李灿,有着浓浓爱乡情结。“我已受聘兰州大学,这不单是我热爱家乡的原因。”李灿表示,因为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发展较早,国内存在人才东南飞的现象。

  “国家提出支援西部发展的号召,我积极响应。”李灿说,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基础要素。他想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让更多人支援西部发展。


(原文刊登于2018年5月15日《今日镇海》第2版)
【原文链接】http://epaper.zhxww.net/html/2018-05/15/content_2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