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磁海甬动”磁性材料应用技术成果发布系列活动—第二场

发布:2020-11-06

点赞:

字号: 打印:

  为落实“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计划,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磁产业高质量发展,“磁海甬动”磁性材料应用技术成果发布系列活动第二场即将上线,欢迎各科技型企业、行业协会、联盟成员、投资机构等单位进一步关注!

  “磁海甬动”磁性材料应用技术成果发布系列活动,对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资源、聚焦磁性相关技术成果落地。本次活动受科技部人才中心指导,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科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主办,获得镇海区科技局、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浙江省磁性材料行业协会、宁波市磁性材料商会、宁波磁性材料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中心、宁波市磁性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单位的支持。

  如果您感兴趣,可以通过宁波市科技大市场、镇海科技大市场、材视科技三大网络平台进行在线观看。

  直播地址: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本场计划发布成果如下——

成果一:高频用软磁薄膜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在片上集成平面电感中的应用

  应用场景:

  在电子通讯产品不断向着高频化、微型化和集成化的趋势发展过程中,本项目开发的FeCo和FeNi基磁性/介电纳米复合薄膜材料,应用于片上集成平面微电感的磁芯,可以显著提升电感的综合性能。

  技术优势:

  (1)开发的高频软磁薄膜,通过磁性/介电复合的策略,实现了GHz频段范围电磁特性的调控,并获得较高电阻率、良好热稳定性(在300 ℃仍然可以稳定使用);

  (2)实现了厚度达到1μm以上时仍能保持良好高频软磁特性和面内单轴各向异性的磁性/介电复合纳米薄膜;

  (3)解决了电感的MEMS加工工艺与高性能磁性/介电复合纳米多层膜制备过程的兼容性问题;

  (4)作为磁芯应用于薄膜电感中,显著提高了电感的感量,GHz频段下单位面积的电感值达到了100 nH/mm2以上。

  完成人简介:

  彭栋梁,厦门大学教授,材料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长期致力于高频软磁材料及器件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获授权中国发明专项11项等。

  合作方式:

  技术开发、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共建载体  

成果二:高强度、耐腐蚀性稀土永磁晶界设计与应用

  应用场景:

  钕铁硼永磁应用广泛,但磁体强韧性差、烧结回火过程中容易开裂、机加工困难、极易腐蚀。通过晶界相调控和显微组织优化改善NdFeB永磁的使用寿命,节约宝贵的稀土资源,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优势:

  (1)利用磁粉表面铜改性及双合金法引入纳米铝粉,磁体耐腐蚀性能提高了3倍以上;

  (2)设计开发了球磨加氢爆破碎复合工艺装置,简化生产流程1/5;

  (3)开发了稀土永磁专用抗氧化剂。

  完成人简介:

  于濂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导,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2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三等奖、青岛市技术发明二等奖。在超高性能稀土永磁钕铁硼材料规模化制备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参加完成的“高性能烧结稀土永磁材料制备和性能研究”项目获得2006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低成本高性能NdFeB永磁材料磁粉的研究和产业化”获2004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拥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章)。

  合作方式:

  技术开发、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人才培养

成果三:高频矩形波激励磁芯损耗测量仪

  应用场景:

  用于磁芯生产厂商新磁性材料工作特征的评估、产线品质管控和电力电子厂商磁芯元件研发设计。

  技术优势:

  (1)测试设备上位机界面友好,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算法和硬件电路板,可针对不同拓扑预测高频矩形波激励下占空比变化时的磁损特征;

  (2)建立磁滞损耗分区间模型表,精准评估磁性材料在典型直流偏置下的磁滞损耗;

  (3)一机多能,可测试无线供电模块互感、电感量等功能。

  完成人简介:

  周岩,南京邮电大学教授,IEEE会员、中国电源学会磁技术专委会委员、中国电源学会无线电能传输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高频磁芯损耗建模和测试装置研发。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先后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首席专家(工程师)”等人才称号。

  合作方式:

  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