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奋斗精神,做新时代的先锋——参观钱学森图书馆的心得

发布:2019-07-11

作者:第四小组 陈益林

点赞:

字号: 打印:
       2019619日,机关支部组织前往中共一大会址和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回顾历史,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奋斗精神,做新时代的先锋。钱学森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航天科技前沿的开拓者,其爱国情怀、科学成就、学术思想、精神风范值得后人永远铭记。现把参观钱学森图书馆的心得总结如下:

1、爱国情怀。钱学森十八岁考入国立交通大学,二十三岁考取清华大学第七届庚款赴美留学。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深受知名学者冯卡门的赏识,发表了大量著名的研究成果,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并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放弃了自己在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致力于报效祖国,突破各种障碍和阻力回国,宁可坐三等舱也不愿在美国多逗留一天。

2、关爱年轻人的成长。钱学森秉承科技创新的理念,积极鼓励支持和帮助无数年轻学术晚辈,并成为他们强有力的“大后台”。他力推得意门生王永志,后来王永志成长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对于另外一名晚辈孙家栋,他也经常通过书信等方式和其交流学术问题,对年轻苗子给予委以重任,培养航天领军人才。

3、谦虚品质。钱学森谦虚谨慎,体现在其和年轻人的沟通信件中,难得可贵。200933日,他在给其器重的孙家栋的信件中这么写到“孙家栋院士,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80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谨祝生日快乐,夫人面前代职问候。

4、终生学习。学森学到老活到老的品质令人钦佩。其传奇一生,留下来大量的文稿、书信等资料,难能可贵的是其书信资料。《钱学森书信》(10卷本)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此书收录了钱学森1955年至2000年之间给1000多人写的3331封信。收信人之中既有国家领导人,也有普通老百姓,更多的则是科学界人士。其中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因要讲授他那篇《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而向他求教,他也回信给予耐心解答。《钱学森书信》是其博览群书,孜孜不倦的生动写照。

5、多学科视野。钱学森的一生中,涉及的学科领域有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物理力学,思维科学,教育学等学科,尤其在应用力学、航天工程等方面著述颇丰,其甚至对于治沙也有研究,晚年很大精力投入到治沙事业中。

6、淡泊名利。钱学森不贪名、不图利,默默奉献。晚年坚持的七不(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不兼任任何顾问或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钱学森一生荣誉无数,却五十年如一日住在老旧的楼房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7、钱学森之问。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所谓“钱学森之问”,就是钱老生前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8、高屋建瓴,推动相关学科发展。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从学科方向,学术队伍,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前沿布局工作,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比如推动了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 航天员的训练、疗养等事业的发展。

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让我的同胞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是钱学森图书馆展厅结束语的一段话。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的品格将激励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时期努力做好岗位能手,服务好师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研究生部 陈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