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学习体会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3日,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者合一,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的创新合作模式为加强“互联互通”,包括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格局。
“一带一路”最初是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希望率先在亚洲实现互联互通,构建陆海两条经济合作走廊。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突破口,铁路、公路、航运的联通为贸易畅通打下良好的基础。亚洲各国多为发展中国家,建设资金普遍缺乏,2014年中国单独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最后,通过人文交流,夯实亚洲各国互联互通的社会基础,鼓励国家间、地区间的合作,发展特色旅游,培养大量专业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这个倡议之初,想来也是出于发掘周边国际合作潜能、输出中国的合作发展理念,以期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助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追求的实践。
秉持着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受欢迎、最具前景的国际合作平台,形成了三条陆路、两条海路,涵盖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经济带。目前,中国累计同122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0份政府间合作文件,遍布亚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
在学习解读政策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国一带一路网(https://www.yidaiyilu.gov.cn),其内容之丰富、之新鲜,已无法用语言表述,从政策到时事,从名词解读到贸易数据,从媒体视角到问题解答,面面俱到。真的是只要你想看,就没有找不到的。
身处区域大合作的发展浪潮中,“一带一路”有没有给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带来影响呢?
在工作中,我最直观的感受是近几年在各级项目申报通知中,“一带一路”成为高频词,各级国际合作、对外合作项目都是围绕“一带一路”这个核心,极大促进了科研院所同沿线国家的合作;地方上的各种重大专项、产学研项目也更倾向于同沿线国家的研究机构、企业的合作。政策导向之下,为科研人员同国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开辟新路线、拓展新思路。近几年,科研人员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行们的交流合作在加强、涵盖的领域在扩展,各种国际间研究平台不断落地,留学生互访愈加频繁。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大框架,科研的壁垒会变少,而科学家的合作能更丰富多样。
在生活中,又能感受到什么变化呢?拿自己来举例吧,我偏爱逛吃逛吃的自由行,这两年偏爱去东南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去那边非常的方便,带上护照和手机就可以到处走,感觉国内的便捷支付已经占领东南亚市场了,支付宝和微信基本能解决各种购物需求,出国旅行的舒适度得到了提升;除此之外,在同萍水相逢的人们的闲聊之中,也了解到很多中国企业选择在沿线发展中国家设厂的因由——找到了企业发展的出口(在国内属于产能过剩的行业),支持了当地的基础建设,增加了当地人民的就业岗位,企业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可谓是一举数得。
日常生活中,现在通过国内的各大购物平台,我们能够方便快捷地购买到进口的各种商品,生鲜、水果、保健品、零食,以及各国热销的特产等等,价格也相对优惠,有时候在天猫上买到的进口水果的价格和原产地持平甚至更低,非常神奇的现象。
不知不觉中,“一带一路”带来的影响已经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部分人群已经直接或间接地享受到“一带一路”所产生的红利。而随着这个平台带来的影响继续深入,受益面和受益群体都会得到极大的增长。
回过头来看,“一带一路”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创新实践。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先进能源材料工程实验室 忻敏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