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讲堂,思绪点燃
11月19日下午,由研究生会生活部组织我们所内约20名研究所去宁波市图书馆听了一场天一讲堂讲座。这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为《狂雪》诗集的作者王久辛,主题为“理想与创作——从长征说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先生分享的发生在长征中的小故事和自己的创作经历。
长征的前三次反围剿在毛主席的领导下,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就在值得庆功之时,在江西宁都持续几天的领导人会议上,毛主席最终却被剥夺了领导权。这几天对于毛主席来说该是多么惨痛的经历,他究竟怎么度过来的,当时并没有留下什么信件和影像资料,谁也不知道。正好有一天宁都政府邀请了许多军旅诗人聚餐,想借此请诗人们对宁都进行宣传。可当时大家都很清楚宁都是毛主席被夺权的地方,是他事业最低谷的地方,谁也不敢接此任务。就是这时,王久辛先生眼前一亮,没人敢行动正体现出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于是抓紧了。通过对毛主席性格的分析结合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毛主席在这几天心态的变化描绘地淋漓尽致,诗集受到了热捧。
另一个实例更凸显了作为诗人,不仅需要想象力,同时也应阅读真实的资料以及进行真实的采访工作。这就是长征途中四路军遭受惨败后,少年女兵被强迫去当老婆,对此也缺乏资料记载。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他与一个有类似经历的老奶奶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老奶奶当时的极不情愿等心理,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力,最终书写出了精彩的诗。
听完讲座后,我开始思考现阶段的科研,发现其中蕴含惊人的相似之处。有多少人有魄力敢为人先去研究全新的东西?既然连勇气都没有,怎么会有惊人的原创性科研成果?科研的创新思想不就好比诗人的想象力吗?诗人的想象力是建立在考察真实资料以及结合多年创作修炼而成的“内功”而得来的,我们的创新不也是经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以及结合自己深入思考和进行科学探索试验的“科研功力”诞生的吗?
王先生在与听众互动环节中,针对如何培养普通民众的写诗水准上,他给出的意见是先自己随便写写,然后多读一些优秀诗集并加以模仿,不断模仿和细酌,总有一天会写出一篇好诗。同时,他坦言自己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对于我们写英文科技论文而言,对于新手,我们在选词和造句上也应该模仿优秀论文的,而不应该单纯靠自己创造的。多看看别人用过哪些替换词和优美的句型,然后自己加以模仿就能写出一篇较地道的英文论文。
最后,王先生表明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创作最重要的一点是理想,文学创作只是一个载体,这句话说得真好。我们研究生也应该竖立自己崇高的理想,让我们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成果随着越来越多,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天一讲堂,思绪点燃,感触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