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内容PK包装
4月15日下午,我参加了童丁毅博后关于科技配图的讲座,深有感触。童先生的讲解幽默风趣,蹦出了很多流行的网络词汇,同时PPT中不管是论文配图还是内容衔接部分都很潮,图片很精彩,吸人眼球。当他谈到一篇CC论文被拒后,对文中图形进行精美包装后改投AM竟成功了,我瞬间脑海出现这几个字—看脸的世界。对于科研而言,我认为内容是基础,脸(包装)也非常必要,下面通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来简析两者的关系。
记得上学期材料技术所举行了电镜艺术作品比赛,我听到消息后欣然报名。想到既然要体现艺术性,就联系了一学艺术的朋友,叫他帮忙对图片进行简单的修饰。我也向课题组的小伙伴们请教并讨论取了一个洋气的名字—万物生长。等到作品被朋友弄好之后,我们大家一致觉得上色的碳纳米管/碳纤维SEM图并没有原图好看,可能有时黑白比起彩色更有魅力吧,最后我们觉得用原图进行参赛。提交材料后自己非常满意,觉得应该能得奖,因为这图片背后是自己的艰辛和较丰硕的科研成果。然后等获奖结果出来后,有些震惊,我作品的投票率高达10%以上,三等奖以上名额有14人,我却没得奖,甚至连后面的优秀奖都没有。这时,想起一个师兄对我作品的评价,太朴素了,典型的工科男呀。回头仔细思考了一番,没得奖其实也是情理之中。我想所里举办次活动的目的至少有两。其一,丰富大家的科研生活,让大家的科研成果得到展示和被关注的机会。其二,让大家知道科研也有艺术性,艺术性有时也是很重要的。
平时,老师一直给我们灌输科研要脚踏实地,要功夫到家,好酒不怕巷子深,只要有好的内容,就不怕投不了好的期刊。我们或许因为不常深入思考,或许因为懒惰,或许因为无所谓的态度,很多时候对于论文的投稿“一气呵成”,而未做一些必要的修饰,可能就直接导致文章的档次受限,由于画面太朴素和古板而造成审稿被拖延甚至退稿。
包装对科研成果是不可或缺的,包装不仅能其便于理解和阅读,还可提高审稿人和读者的兴趣,甚至使科研成果提升几个档次。但是,内容永远是基础,没有好的内容,再好的包装也只是昙花一现,经不起考验和深入考量。其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呢?就拿饮食而言,同样的食材,有人做出的是佳肴,让人看着都流口水,而有人做出的菜让人毫无食欲,尝一口像是在吃翔。
让我们继续潜心科研,让我们的研究内容有所深入,质量达到一定的层次,同时一定要主要给它一个精美的包装,它是我们的艰辛换来的,为什么不让它更好看一些呢?让它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关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