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缅怀诗人汪国真
近日,一则娱乐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诗人汪国真于4月26日2点10分去世,享年59岁”,诗人汪国真?到底是哪一位?我起初还把他当误认为了民国时期学者王国维,直到细看才发觉原来是乌龙一场。我想大概也会有部分人或许跟我一样,对这位诗人的生平不详,因为毕竟我们不是文艺圈的人,但当耳畔响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等经典语句,才恍然大悟原来它们都是汪国真的杰作。
既然关注到了诗人汪国真的信息,自然也就好奇起他的履历,“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当代诗人、书画家。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百度百科如是简介。上世纪90年代是诗人汪国真最为红火的年代,1990年汪国真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发行量超过60万本。遥想当年,我还只不过是个六七岁的毛头小子,自然不懂得当代诗歌的内涵,再加上了父亲是古典派书籍爱好者,家里收藏的全是四书五经、东周列国志、史记等典籍,自然也不会给我们后辈推崇当代诗歌,所以这可能也是遗憾错过的原因之一。
看过履历,自然不自然使我又联想到其同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海子,海子成名要早于汪国真,在汪国真出版诗集的前一年,海子便结束了他短暂而华丽的人生,终年仅仅25岁,他如流星一般在划过当代诗坛,然而海子的诗歌充满了浪漫情怀,所以才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经典诗篇。同是出生在新中国、成长在改革开放时代的两位诗人,同样经历了新中国几番浪潮,在经历着上世纪60、70年代精神时代到70、80年代物质年代转变过程中,拥有浪漫情怀的海子最后将满腔热情寄予心中的乌托邦,因此他的逝世反而使得自己诗歌真正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
在我看来,与诗人海子的理想情怀相比,汪国真的诗歌显得更加务实、或者叫做脚踏实地,因此他可以看见遥远的蓝天白云,也可以看见自己脚下的路。汪国真曾这样描述<旅程>“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他也曾在诗歌<只要明天还在>中写道“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他更加如是般<热爱生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这些字里行间人们总是能够找到精神慰藉,这也就无怪乎为什么汪国真的作品能够在上世纪90年代物质概念提升、而精神匮乏的时期成为广大青年的精神食粮。
因为贴近生活,所以本人还是比较喜欢汪国真的作品,然而并非所有人欣赏这些杰作,因此当汪国真逝世的消息在网上发布后,有的缅怀者不吝赞美之语,也有的批判声讨当年的“汪国真热”。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歌作品就在那里,喜欢的可以偶尔引用几句作为自勉,不喜欢的也大可绕道而行,完全没必要再谈是非,毕竟逝者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