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鲁迅故居有感
11月29日,磁材党支部联合团支部开展了主题为“追忆‘民族魂’,发扬‘价值观’”的鲁迅故里参观教育活动。一大早,天下着小雨,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到达了鲁迅故居。这处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都昌坊口的鲁迅故居,原为鲁迅家早年的住处,约建于1810~1813年,由周氏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组成。鲁迅故居是鲁迅出生地,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室内陈设按当年原样摆放,不少家具和用品均是原物。百草园是周家原已荒芜的菜园,是鲁迅童年休憩和玩耍的乐园,占地2000平方米,现基本保持原样。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颇负盛名的一处私塾,鲁迅12~17岁在此读书,我们看到了他刻在书桌上的那枚“早”字。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通过大量实物、照片、手稿、书信、图表等展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一生的光辉业绩和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发展历程。参观的过程中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所写的一幕幕情景,感同身受。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需要向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汲取资源。鲁迅是中国20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为一位文学巨匠、思想巨人和文化巨人,他一方面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新方向,建构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基本精神;另一方面他的人格、精神、思想仍然是我们今天最为珍贵的财富,是我们思想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他的爱国精神促使他“弃医从文”,最终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同时,鲁迅还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青年们的指路人。他在演讲《未有天才之前》中就为天才的诞生培育土壤而大声呼号,在演讲《无声的中国》中鼓励青年要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历史题材小说《理水》《非攻》中,他更着意刻画了他心中的“民族脊梁”大禹、墨子两位实干家的形象,为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鲁迅先生说中华民族的脊梁是那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才是作为“中国的脊梁”的“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
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需要这样的代表“中国的脊梁”的精神。
一是不求名利,埋头苦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已经极大丰富,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我们努力发展的方向,我们仍然需要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推动历史前进。我们绝不能自满,绝不能懈怠,绝不能停滞。
二是不怕流血牺牲,勇于承担抵御外侮的责任。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保家卫国,人人有责的心理准备。对于那些侵犯中国主权或者借机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我们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反击。
三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解除或减轻人民疾苦努力奔走呼号,敢于为民请命。做到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是为着中国向公平、正义、民主、平等的和谐社会发展而努力奋斗。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政治文明发展的方向,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和谐的巩固基石,也是我们执政为民的切实体现。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中国社会建设成为公平、正义、民主、平等的和谐社会。
鲁迅故居,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莘莘学子来这里缅怀先生的战斗历程,学习先生的崇高人格;大批徜徉于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之间的游客,更会感受到鲁迅故乡浓浓的鲁迅氛围。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解读鲁迅,从鲁迅身上吸取忧国忧民、甘为孺子牛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韧性战斗精神,博采众长、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方向,为今后“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