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储能综合党支部赴“象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调研活动

发布:2023-06-26

点赞:

字号: 打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决策,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6月16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储能综合党支部赴“象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调研活动。
  上午10时,支部党员来到了象山革命烈士纪念馆。象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始建于1957年,原为纪念在1956年“八一”抗台中牺牲的50位烈士。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峨屹立的纪念碑,碑正面镌刻着的是由郭沫若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1956年8月1日,“温黛”强台风登陆象山,海水倒灌,吞没了南庄平原,在象山县造成了伤亡惨重的“八一台灾”。全县在这次灾难中,死亡3402人,伤5614人,倒塌房屋77395间,淹没粮田116611亩,粮食损失20380吨。在这场抗台斗争中,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韩桂秋等50位同志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青春的鲜血践行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诺言。
  走过纪念碑,党员们来到了象山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庄严肃穆的陈列馆正门上方悬挂沙孟海手迹“象山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匾额。烈士事迹陈列大厅分为三室,以烈士牺牲的先后年月为序陈列大革命以来164位烈士的遗像。大厅内还安放着24个灯箱,玻璃橱内陈列着贺威圣、王家谟、殷夫、吴烨等著名烈士生前用过的衣物、器具、文稿、手迹等珍贵文物。
  面对着这些烈士遗像遗物,党员同志们纷纷驻足认真参观学习。馆内陈列的164位烈士大都非常年轻,许多甚至不过刚满二十。他们有人是年轻的战士,有人是贫苦的工农,有人是作家,有人是老师,还有党的干部……为了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他们不惜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曾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看着这些永远定格的年轻的生命,又有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从陈列馆出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碑后毛泽东同志的手迹“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熠熠生辉的鎏金大字在绵绵的阴雨中仍然无比醒目。碑石无言,默默伫立,可烈士的事迹与英名,与山河同在,与日月永光,永远不会被人民遗忘。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缅怀革命先烈,为的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上不懈奋斗、永远奋斗。”此次党史学习调研活动在深切缅怀革命烈士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党员同志的身份感使命感。让我们带着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与敬仰,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建设科技强国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储能综合党支部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合影

庄严肃穆的象山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

党员同志驻足参观学习烈士事迹

革命烈士纪念碑后的毛泽东同志手迹
(储能综合党支部 门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