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支撑行业发展,梦圆科学院

发布:2014-12-02

作者:材料技术所 朱锦

点赞:

字号: 打印:

  “在时代责任面前,真正的理想者不能仅仅独善其身。”对于这句话我有特别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在别人眼里,我的人生或许已经非常出彩,在美国Marqutte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在Cornell大学做完博士后,先后就职于多家美国知名公司并担任首席科学家、项目经理等职位,开发出近十种商业化产品,其中包括以我自己名字命名的产品品牌Zhutrex。然而美国生活、工作的愈发顺利,回国的念想却愈发强烈。我出生在红旗下,长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是祖国培养出来的。已经错过了祖国快速发展的12年,我不想为自己留下遗憾。回到养育自己的祖国,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力,是萦绕在脑中的最朴素、最执着的想法,是埋藏在心底的使命感与归属感。 

  家国情怀 

  一次探亲之旅 触动为国做事心愿 

  2006年底,在我带着家人回山东临沂老家探亲途中,偶尔看到路边堆满了用于胶合板生产用的木皮,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促使我特别想去胶合板厂看一看。在朋友的联系下,我走进了一家当地较有规模的工厂,但一进工厂大门,一股刺鼻的气味就扑面而来。等进了车间,气味之大更是让我泪流满面,只能朦胧地看到几十个工人正在车间里做工。当我告诉企业老板这会对公认的健康时,老板却告诉我,他一般只让工人在厂里干两年,然后换工人。听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从那一刻起,我觉得作为一名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我有责任为社会去解决这个问题,哪怕是做出来不赚一分钱,我也坚决要做。这是我在朋友们的面前许下的豪言壮语。 

  回去后,我开始翻阅无醛木材胶黏剂的文献资料。当时,世界各国都在研究这种新胶黏剂,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以豆蛋白作为原材料,于是,我也选择了大豆蛋白作为原材料开展研究。我在家里自己创造了试验条件,因为没有冷压机和热压机,我就选用烤箱作为加热源,用一个简易夹子作为压机压制木块,再用水煮实验来判定小木块的耐水性,并尝试用食品料理机、豆浆机、甚至洗衣机来充当搅拌机,在这种简陋的条件下,我开始了试验,而家人也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这个试验,做了三年,历经艰辛,终于成功。至今回忆,仍感慨当时寻找胶黏剂配方的艰难。 

  圆梦科学院 

  选择材料所是偶然也是必然 

  在国外工作期间,我始终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动向,但最大的感受是国家对人才的高度重视,科学院对科研成果落地、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决心和远见。回想2009年,试验成功的喜悦也触发了我久藏心中的回国心愿,一定要把这个新成果拿回中国发展。而当时,国家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和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教育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等,都对留学人员回国给予大力扶持。我越来越深地感到,在祖国的怀抱里,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 

  因为有一次回国不成功的经历,应该说我这次回国,无论在课题选择和单位挑选上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现在想来,选择材料所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我从事的是应用开发研究,要想有所作为,应该选择到产业最集中和民营企业最活跃的地方去。国内高分子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域之一是长三角地区,这里也是中国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因此我打算就在长三角地区寻找科研平台。我不想去高校,那儿偏重于做基础研究和教育。由于我在美国公司工作,我倾向于做应用技术研究,所以高校不适合我。我本人是从中科院化学所出去赴美求学的,对科学院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所以最终我把眼光放在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而材料所的办所理念和地理位置强烈地吸引着我。我和宁波材料所取得联系后很快作出决定来材料所发展。在200983日,我正式成为了宁波材料所的一员,或许冥冥中自有天意,9783日我离开中科院北京化学所赴美求学,整整12年一个轮回,我又回到祖国。

  回国后发展的顺利证明了我选择材料所的正确性,也彻底打消了回国前的一些顾虑,我对回国选择无怨无悔。如今,我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团队”成员包括2名研究员、3名副研究员、1名高级工程师、8名工程师和博士后等在内的40多人。 

  创新矢志 

  “人生不畏新的选择” 

  根据我在回国前的打算,聚乳酸耐热性改性将是第一个课题,这是因为我已经在聚乳酸改性上做了多年,有了很好的研究思路;另一个课题就是无醛木材胶黏剂,这是因为甲醛的污染实在太严重,已成为业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材料所里对我的无醛木材胶黏剂研究给与充分的信任和巨大的支持,为我配备了研究团队,联系了投资方以及产品试验基地(德华兔宝宝,国内贴面板行业首家上市企业),为研究成果走向商业化应用提供资金、技术等全方位支持。这让我非常感动,但也倍感压力,感觉自己如果不能做出成绩,无脸面对材料所和科学院。为此,我们团队像上了“发条”一样整日在宁波高新区的中试基地和德清胶合板生产厂来回穿梭。虽然工作很累,但回到祖国的每一天都让我感到是那么振奋,那么充实,即使做着和美国同样的事,在自己的祖国也开心得多。在国外采购商提出“一个月之内生产5吨无醛胶,并制备30m3无醛胶合板样板送往美国检测,合格后才能得到认可”的苛刻条件下,我们的团队立下“不成功,便成仁”的攻坚誓言,在工厂一线试验中用最简陋的手工搅拌装置硬是做出了5吨胶黏剂并成功完成了30m3无醛胶合板样板。累了就就地坐下,困了就躺在木皮上打盹,终于在极短时间内摸索出北方寒冷极端天气的工艺参数,所制样品顺利通过美国CARB测试,打开了无醛木材胶黏剂正式商业化生产、走向市场的最后一扇门。 

  成果落地 

  “两项技术产业化得到市场认可” 

  200911月,从美国引进的刘小青博士获得了所里“春蕾”副研人才计划的支持,并顺利加入我的团队。我把先前在国外研究的大豆基木材胶黏剂技术传给了他,希望他能先在实验室里重复出来。200912月,他试验成功,数据完全通过了检测标准。崔平所长看到我们的技术简介后认为非常可行,而且又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当即指示要积极推进。2010326日,材料所与宁波八益实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技术转移转化协议,在八益实业的全力配合下,中试设备购买和调试安装进展顺利,20113月,“生物基无醛木材胶黏剂”顺利通过了以张齐生院士牵头的成果鉴定,20117月顺利通过了林产工业协会组织的新产品鉴定,两项鉴定结果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此,材料所和八益实业共同成立了“中科朝露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双方的合作进展非常顺利,国内20余家国内板材企业均应用我所研发的无醛木材胶黏剂推出了“APG大豆胶云健康地板”、“无醛添加地板”、“植物蛋白胶地板”等产品,引领了整个木材加工行业的绿色、环保风潮,为中国家庭装修的健康带去佳讯。这项生物基无醛胶黏剂技术不仅赢得了国内市场的认可,还获得了美国的订单,短短几年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亿元大关。 

  在胶黏剂紧张的试验过程中,我们另一个聚乳酸耐热改性攻坚小组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可喜的是,我们充分利用了企业在应用开发中的优势,绝大多数工作都是直接在企业中进行,产品制件几乎全是从企业中试验获得,短短两年内我们完成了从小试到中试的研究,同时开拓了下游客户的市场,对耐热聚乳酸有了很好的市场定位。2010年,国内最大的一次性餐具生产企业——宁波家联塑料用品制造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熊找到我,希望拥有生物可降解一次性餐具的技术。王董之前和别人合作过开发玉米淀粉所料,但是产品最后出口到美国后,发现产品并没有成功,因此王董格外小心。2012年,在与我交流了一年半之后,我们的技术和理念赢得了企业的认可。当年6月,我与王熊分别代表研究所与企业,签署了《聚乳酸/淀粉全生物基可降解复合材料产业化合作协议》,合同技术交易额为1500万元,并联合成立了宁波家塑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这个项目近万吨的生产线已经开工,聚乳酸/淀粉全生物基可降解复合材料获得了欧美重要环保证书,并于201310月开始出口美国。   

  坚定方向 

  “把所学全部奉献给高分子产业” 

  随着胶黏剂和聚乳酸改性两个项目的开展和顺利转移转化, 我越来越感觉到高分子原材料来源的重要性。目前,高分子的原材料几乎全部来源于石化资源,这给高分子产业未来可持续性发展带来挑战。针对此问题,我的团队确立了以天然可再生资源为原材料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为研究方向。选择纤维素和木质素作为起始原材料,通过转化获得高分子单体从而获得高分子。这样一来,不但热塑性高分子可以获得,热固性高分子也可以获得,对高分子助剂如阻燃剂、成核剂、润滑剂等也提出了绿色制备途径。目前,我们已经在生物基热固性树脂方面已经做出不错的进展。例如以松香为原材料合成环氧树脂可以完全替代石油基环氧树脂;以松香为原材料合成的乙烯基化合物替代苯乙烯用于植物油基的不饱和树脂;以衣康酸为原材料合成的环氧树脂同样具有显著的性能特点。以环糊精等多糖类化合物为原材料合成了高分子阻燃剂开辟了生物基阻燃剂的新方向。我深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毕将成为高分子领域最为活跃的一个分支,成为高分子材料必然的发展方向。 

    我自始自终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把所学全部奉献给高分子产业。只要给我一个成熟的科研平台,就可以继续把工作做好,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就是实现我梦想的一个平台。而我,还将继续在这个领域里发光发热。

 

    (原载中国科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