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 共谋发展——记中科院“功能氧化物材料与应用”创新团队成立以来的活动
2006年12月19-21日沧海路火炬大厦二楼会议室,参会人员确定组建中科院“功能氧化物材料与应用”创新团队
中科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是2001年开始启动的,旨在推动相关的重点或优势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培养和凝聚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提升中国科学院新一代骨干人才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经过一年多不懈的努力,2008年6月宁波材料所“功能氧化物材料与应用”创新团队通过了中科院组织的可行性论证并获得批准,成为中科院新建研究所中首个建立并获批的“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该团队负责人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崔平所长和首席科学家美国密歇根大学潘晓晴教授担任,成员包括海外和国内两部分。海外成员由美国布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朱溢眉教授、美国罗格斯大学卢毅成教授、佐治亚理工大学刘美林教授、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张坚地教授、日本京都大学田中功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吴义宏教授和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叶作光教授组成。他们在氧化物材料计算、薄膜制备与表征、器件设计以及系统集成等研究领域中都已经取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国内成员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王蔚国、许高杰、李润伟、宋伟杰、陈亮以及曹鸿涛研究员组成。他们在氧化物纳米粉体的可控制备与应用、钙钛矿型氧化物材料、氧化锌薄膜与器件、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等领域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此外,团队目前还包括18名副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15名博士后和30名研究生。“功能氧化物材料和应用”创新团队结合了宁波材料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针对氧化物材料在多功能传感、新型信息存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等领域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并在功能氧化物材料与器件方面取得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创新性成果,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功能氧化物材料研究与器件设计的研发平台。具体研究内容涵盖钙钛矿氧化物功能材料与器件、宽禁带氧化物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以及氧化物纳米粉体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及应用等。2008年12月17日至19日,首届中国科学院功能氧化物材料与应用创新团队会议在A515会议室召开,来自海内外19名功能氧化物材料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做精彩的学术报告。2009年12月16-20日,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功能氧化物材料与应用创新团队会议在E三楼报告厅召开,这次会议较前一届的规模更大,参会代表80余人,其中包括8位海外代表,23位国内代表以及10位企业界代表,大会报告32场,涉及领域包括钙钛矿氧化物、宽禁带半导体氧化物材料与器件以及新能源材料和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2008年12月17-19日,首届中国科学院功能氧化物材料与应用创新团队会议在A515会议室召开
2009年12月16-20日,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功能氧化物材料与应用创新团队会议在E三楼报告厅召开
创新团队的成立对我所功能氧化物与器件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引进、项目申请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术交流。2009年7月3日至7月13日,张坚地、吴义宏、朱溢眉教授来所开展工作。专家们首先听取了国内部分团队成员的研究工作汇报,就科研方向、实验方法、研究进展、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张坚地教授分别在7月6日、7日、8日做了题为”Nanoscale twist of a ferroelectric polymer material”、”Signature of magnetic phase separation probed by neutron scattering”、”Spin waves in ferromagnetic metallic manganites”三场学术报告。2009年8月10日至14日,卢伟博士访问我所,进行学术交流,期间,卢伟博士与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事业部的多名研究员进行了细致的讨论,确定了进一步深入合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8月11日上午,卢伟博士做了题为“Nanoscale memristive devices for memory and logic application”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2009年8月20-23日潘晓晴教授为所内研究生及科研人员开办了题为“透射电子显微术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的课程讲座,在讲课过程中潘教授将自己近年来使用透射电镜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和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等顶级杂志上的科研成果与大家分享,使学员们在惊叹的同时也享受到一场难得的学术盛宴。创新团队非常注重对年轻科技人员的培养,在2009年度,派遣王贤浩博士赴日本京都大学田中功教授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博士研究生李白海通过CSC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潘晓晴课题组合作研究生。
潘晓晴教授指导TEM实验
王贤浩博士(坐者)在日本京都大学田中功(左站立者)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人才引进。利用创新团队的平台,从海外引进六位优秀人才,他们分别是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的刘兆平博士、美国西北大学吴爱国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许赪博士、美国能源部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周生虎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左国坤博士等,他们已在锂离子电池材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与技术、纳米生物材料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项目申请:已经获得国家、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合作的纵向和横向课题共60余项,其中,国家973子课题2项,86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中科院方向性项目3项,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及攻关项目32项,与企业合作项目7项。合同总经费近35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