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再回首,依然欣慰

发布:2013-07-26

作者:先进制造所 蒋俊

点赞:

字号: 打印:

  (“我的博士后之路”征文 一等奖)

 

  应邀写一份博士后工作期间的感想。作为所里的第一位博士后,我似乎责无旁贷,也只好静静地坐在这里,再次回忆起八年前的情形。虽然日子已远,但那一幕幕似乎并未过去太久。事实上,也曾经在一篇所内征文中描述过一些场景。 

  我总会首先想起是什么机缘巧合,使我来到了这里。在我博士毕业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一家日资公司,也是我在读博期间的合作企业,盛邀我去公司工作,加上导师也认为我或许可作为一个桥梁,使今后合作更顺畅,犹豫中答应了他们的好意,并签订了就业协议。然而,紧接着的总部决策变化,直接波及到了我的工作岗位。得到这样的消息,是五月的最后一天。他们表示可以继续解决我的落户问题,但我对此并无太大兴致,我需要找寻其它去处。六月中上旬,我注意到了材料所的招聘信息,前来面试,我似乎看到了这里有一幅可以显身手的画卷,所以毫不犹豫地答应以博士后的形式开展工作。客观上来讲,在那时的毕业生眼中,在国内做博士后几乎可以肯定是最后的考虑。我当时的就业虽然有些被动,但在短短的两三周内,还是有了其它的选项,其中包括我的母校。

  当年的七月中旬,我怀着很坚定的信念,来到材料所,开始了我的工作经历。当时首要任务是配合李勇老师布置实验室的水电,购置一些简单设备,参与一些较大设备的调研。所开展的科研方向,还是延续我的博士课题,这点对我非常有利,因为一切都是熟悉的。热电材料体系很多,但迄今只有碲化铋获得了实际应用,我的研究体系也很好地吻合了材料所的要求与定位。从学生到工作,身份发生了变换,我需要更主动地去考虑怎样把科研工作做好。我试着联系一些相关公司,介绍我的研究情况,他们都表现出兴趣。我更想展示一下实力,让他们加深合作意愿。带着他们寄来的原材料,我去了以前的实验室进行后处理,所获得的性能确实诱人。就这样,懵懂中开始了与企业合作的历程。为什么说是懵懂的,是因为我后来发现,我当时对这类材料、这个行业的了解其实是非常浅显的。或许当初他们也发现了我的稚嫩,但还是对技术进步充满了期待。紧接着,也很幸运,我获得了省科技厅的项目支持。这样,我就更潜心于热电材料这个研究方向。跟企业合作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在那里每做完一批实验,在测试最终结果时,我感觉就似乎是老师在当面批阅自己的考卷。也还是一种幸运,因为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通过在企业里几个批次的实验,确实明显提升了材料性能。我们都很欣慰,通过后续几年的合作,我发现我收获了许多。我也认识到了,我在博士期间比较系统性的工作,其实为这些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而所谓的系统性,之前总以为是些修修补补,新意偏少。今年,与导师一起获得了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再次感受到了,有意义的工作总是会受到认同。

  在博士后期间,所里对我的工作越来越重视,给予了很多支持,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发挥空间。当初所购置的热压炉,或许还算是第一台较大型设备,炉子一开,楼板颤动,很是忐忑,担心哪天从三楼漏到二楼。能做实验的日子,总是让人兴奋,并且很期待通过新工艺也能获得高性能。一点点的改进,离目标总是越来越近,也让企业越来越踏实,愿意购置设备进行放大实验。集中精力,踏实工作,经常思考与提炼,这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几点。在站期间,我很顺利地获得了中国博士后基金、中科院王宽诚工作奖励基金,入选了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以及所内首批春蕾人才计划。出站后,获得了首届宁波市优秀博士后的荣誉称号。付出总是会有回报,我很感谢给予我的所有支持与肯定。

  我一直很自豪,我的工号是0014,有幸见证了材料所初期的系列发展历程。材料所独具特色的博士后体制,使得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未来的工研院,舞台也越来越大,我期待着还有自己的身影。